《呼吸間,存活與逝去》
在生死面前,生命顯得如此渺小,而生命也僅只是在呼吸之間而已。
高以翔的猝逝,顯現了生命的變化是如此猝不及防。
活著需要面臨長時間的成長,
和種種生存技能的養成,但是死去卻只耗費了幾秒鐘的時間。面對這起事件的消息釋出,是在一個半夜,
當下便感到些許失落的情緒,尤其在深夜的寧靜時分,
讓人不禁思考:
死亡,未嘗不是一個因未知而帶點恐懼,卻又需要好好深思的事?這幾日不斷更新的相關新聞報導,對我的思維和情緒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,看著這些畫面,我覺得我像是有很多想要傾訴卻又不知如何說出口,連帶牽動對於人生生死議題的困惑,一併產生出複雜又難以言喻的情緒。
(註:下方圖片來源 https://stars.udn.com/star/story/10091/4200778 ) (原提供者 : Jetstar傑星傳播)
(若有任何版權侵權問題,煩請告知,圖片將予以下架,謝謝。)

一年前,我曾面對一位摯友的離去,
當時的我訝異於生命的逝去是如此快速,如此猝不及防,
那些悲痛又扼腕的思緒,彷彿透過這起事件,被重新喚起。一個人的逝去,往往牽動身邊周遭親近的家人朋友,
逝者已逝,留下的卻是無盡的回憶所勾引而起的思念,與回不去的無力和悲痛。逝者已逝,究竟是走的人離不開,還是我們放不下?
放不下那些對方在自己腦海中的回憶,
任憑過去的記憶翻騰奔湧,在心裡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,
於是陷入情緒無法自拔,於是悲痛欲絕...「或許我們都從未放過自己,無數次的在記憶漩渦裡徘迴,
不肯讓悲痛隨逝者消散,不願意放下過去的種種,與自己和解。」

生和老,病和死,都是人生的過程,是不願面對也會發生的一種必然。
我們都必須面對生死的課題,
可無奈的是,生前總是不會有太多準備,
當生命消殞的時候,才顯得慌亂且不知所措。
生命的猝逝,到底該如何面對?
不論是自願性的死去,或是因意外而喪生,
都離開了我們所生存的空間,
留下的人得面對一位人生過客消失在自身生命中的低落、不安、難受等情緒,
獨自品味並思索著生與死帶來的苦澀與甘甜。
_倘若生命有輪迴循環,
那麼逝去或許只是種形式的轉換,
將輾轉更迭以不同的面貌延續未來的生命,
如是,或許逝去不需太過惋惜,因生命的不斷循環,何嘗不是必然?
也或許,記憶中的逝者面容,
早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。
生死的循環早已使其奔向不同的生命變化。
_
不得不說,高以翔的事件,讓我產生了許多對於生命的思考,
還有許多複雜又難以言喻的情緒波動。
每當我看見新聞,心情總是或多或少被影響著,
生命是這麼猝不及防,在死亡面前,顯得眼前的事物似乎不再是那麼重要。
_
我們所追求的,在面臨生死時,竟然輕藐的微不足道。
我們所擁有的自我意識、 慾望,以及一切身語意的追求,
都建立在「擁有生命」這件事情上。看著手機螢幕上所使用的社群軟體,
那些關於外貌的追求、錢財名利的爭奪、世俗的成功價值、慾望的滿足,
各種的各種,如今貌似是那麼的渺小而不足以掛齒。
內在彷彿有個聲音訴說著:
「穿什麼有那麼重要嗎?」、「吃什麼有那麼重要嗎?」、
「賺錢有那麼重要嗎?」、「那什麼才是重要的?」「當你賺進人生各種世俗眼光的成功價值,沒有了生命,就什麼都沒有了。」
用盡生存的時光,所換取的,到最後如同泡沫一般,隨著生命的逝去而幻化。

而每個人,總有屬於各自人生的不同際遇,面對的態度和選擇更是不同。
有人在35歲結婚,有人35歲離異;
有人35歲渺無成就,有人35歲家財萬貫,有人卻在35歲失去了生命...
「或許生命就是這樣,沒有個特定的規律,讓你在每個際遇提前做好萬全的準備。」
活著的時候,每個人都要面對各種不同的境遇,
或許有為之欣喜的,卻也有許多的不想面對,
也有一些時候,不停地陷入對於人生的自我懷疑。
生活,總是有些許的不盡人意。
_
有些人活著愛惜生命,有些人卻選擇親自結束當下的光陰,有些人不願離去卻意外逝世。
為了活著,有些人苟延殘喘拚盡了全力,只為了撐過人生旅途的艱澀與難耐。
有些人活著則是如同行屍走肉般,嚐不到任何生命的美好滋味,在痛苦中選擇離去。
也有些人,渴望活著,卻未能如願的走下去...
_
綜觀面對生命的千百姿態,看似有趣卻也帶點嘲諷,
讓人思忖生命本質的意義卻又不得其門而入。
_
有時活著,好像就只是為了活著。
或許世上的有些人,
因為不明白活著所面臨的種種,因此苟延殘喘的持續生存著,
偶爾感到無力、毫無意義,缺乏持續呼吸的動力,
渴望長遠無止盡的安息。
畢竟,為了活著,我們必須做好多好多的事,
其中甚至有大部分並非自願性的從事,而是迫於生計、安於無奈。
_
人生並非一帆風順,
或許正因為如此,
一位年輕有為集外貌與內在於一身的男藝人,
如今看似順遂如意的完美人生就此停損,才會讓眾人如此惋惜。
社會上對於成功人士的離去感到扼腕,
也在不知不覺中傳達了「存活才是件好事」、「生命得以延續才是可貴」這樣的訊息。
當生命殞落,我們會為他人而感到難過,
彷彿擁有生命是件多麼棒多麼美好的事,
可是生活中的坑疤卻又每每讓人陷入「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」的複雜思緒。
如今,在世俗的眼裡
「長壽就是好」貌似能彰顯生命的價值;「家庭事業兩得意」似乎達成了人生的意義,
而這一切真的就是活著所必須要追尋的嗎?
( 又或者是想追尋就追尋的到嗎? / 沒追尋到代表人生是失敗的嗎? )
想想過往的人們,為了能夠活著拼命奮鬥,
尤其是戰爭時期的人們,為了倖存,使盡了各種方式,
甚至犧牲他人而得以存活。
在那個時期,或許,活著能有一口飯吃,就算是幸運而成功的人生了吧。
顯然,人生的價值會隨著時代的變遷,而用不同的眼光看待。
那是否就意味著,現今不需要太過糾結於世俗對於成功人生的定義呢?

在高以翔告別式的新聞,也讓我產生一些想法:
「死去,難道就只是靜置著迎接前來弔念的親友嗎?」
又或者何謂「安息」?
死去,貌似能體驗前所未有的安息;
在生,卻為了持續存活必須經歷各種生活帶來的考驗與磨難。
死去能得到安息嗎?
倘若死去能獲得生前無法獲得的安息,那為何要活著?
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?
上述的所有,也都只是將萬馬奔騰的思緒所整理出來,這些思考僅止於腦袋中,
提醒自己對於生命還有意識時,不要白走一遭。
「人生,或許就是在不停思索中找尋到些什麼吧。」
2019 / 12 / 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