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筆日記v.8—婚姻存在的價值和意義
身處於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年代,讓人不禁思考結婚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

先不提影視圈藝人的離婚新聞有多頻繁,光是身邊周遭的親戚和自身父母的婚姻,都可以看出種種的問題,細數周遭觀察過的例子,婚姻不和諧的狀況十有八九,婚姻不和睦已然是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常態。
於是,原本在觀察到這些現象就恐懼婚姻的我(從小就是),在看完韓劇《媳婦過渡期》後,恐懼指數直線飆升,原先就不理解婚姻真諦的我,看完只想為女主角加油....(冒冷汗)
女人啊,進入婚姻渴望的也許是有承諾的保護,想要有人支持當後盾,想要往後的日子有人可以長久陪伴、攜手到老。可是,在進入婚姻後,有好多的關卡要打,有兩個家庭的事情要處理,還有各式各樣的價值觀、生活習慣、柴米油鹽要互相磨合(和自己的先生、公婆等),事情瞬間變得複雜起來,以往可以自己決定的事情,多了好多人的意見和聲音。
然後,也許出於自身意願,某些人選擇生育小孩,於是又踏上了一條約莫二十年肩負養育責任的不歸路(不含二十歲成年後的各種操心擔憂);又或者聽從「對方」或「對方家庭」的意願,某些人選擇配合的走向生子的道路,同樣付出了幾十年的時間陪伴,和身負教養責任,並扛下為了養育孩子而飆升的經濟壓力。(先不論還有想生但生不出來的壓力)

總之,一切都是選擇,沒有誰對誰錯。
每個選擇背後都有不同的意願和考量,但只要選擇了,勢必就得承擔。
我想到了能形容婚姻這條路的一句話:「有得必有捨」。看似得到了願意給予承諾攜手一生、互相照顧的伴侶,但背後捨棄的除了獨身一人時的自由和瀟灑,還有好多好多需要破關斬將的付出(半夜餵奶、婆家洗碗、和另一半的教育意見相左...等數不盡的關卡)。
在現今,單身也能活出自我價值的情況下,選擇要不要有伴侶、要不要走入婚姻,我覺得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。伴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,除了提供陪伴和需要時的照顧,適時滿足一些情感需求,還有呢? 如果自身能將自己照顧好,透過工作、社交、運動、娛樂、信仰、身心靈的照顧等面向,滿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,是不是還有更多值得讓人奔赴婚姻的理由呢? 我不曉得,畢竟我的資歷還太淺了。
曾經詢問了幾位周遭年過五十的女性,回到年輕時願不願意再走入婚姻,答案都是否定的,結婚後煮飯、洗衣、懷孕、相夫教子、侍奉公婆等「加冕」於一身,過去進入婚姻的傳統婦女一點都不容易。
說到此,我還在找尋人生中另一半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在哪裡,也對於進入婚姻後需要捨棄的自由和需要做的付出感到惶恐。一個人的自由自在很好,可兩個人在一起要如何互相配合到「比一個人還更好」,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。
#歡迎有心人士分享進入婚姻的優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