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筆日記v.9—從談戀愛到結婚好冒險
不知道有多少人談戀愛的目的就是朝著結婚而去?
在我看來,『兩人之間的戀愛要兌現成一輩子長相廝守的約定,風險極大。』
在談戀愛時期,兩人只管彼此的相處,相處時彼此的價值觀、生活習慣、人格特質、品味、衛生條件、興趣喜好等互相磨合,磨合順利的話,兩人的相處愉悅,相處得開心自在,但卻不能保證往後結婚參雜各種因素進來後,還能如此順利。
這有點像做研究,剛開始A元素和B元素產生了化學反應,互相反應後,兩元素順利結合,只能代表A和B順利磨合成功,可以結合,但卻不能保證再添加了C、D、E等元素後,還能依然結合如初,完整無礙。(Ex: C是婆婆/D是金錢/E是小孩)

尤其在談戀愛時期,通常不太會遇到重大疾病、災難或困難。在交往的階段,大多數的情形是一起旅遊、吃美食,一起做彼此共同喜歡的事,聊喜歡的話題,在一起相處的時間「相對安逸和單純」,你儂我儂的兩人世界往往是歲月靜好。
在步入婚姻之後,多了很多不同的責任與義務。照顧對方的父母和家人成了彼此的責任;逢年過節出席對方家庭的聚會成為了義務;伴侶財產出現狀況則需要共同負擔家庭支出;伴侶身體有恙需要耗費時間和心力照顧;生養小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、金錢和心力。結婚後需要處理的事情如同族譜般族繁不及備載,相較於兩人世界單純的戀愛,複雜度和困難度提升了好幾倍。(Ex:▲婚後除了要承接伴侶的情緒,還需要顧及對方父母的情緒,甚至還得照顧孩子的各種需求。可以想見為什麼很多人說結婚後當初吸引你的溫柔鄉就消失了,變成在家中咆嘯的黃臉婆,因為很多時候伴侶連自己的需求都無暇顧及。▲談戀愛時期的吵架還可以躲回各自家中,互相冷靜,結婚時的吵架,在同一屋簷下,又該何去何從,如果又還有個需要照顧的年幼孩子,要跑也跑不掉,要顧慮的事情變多了,同時也喪失了個人多數的空間和時間。)

而我們又如何能在談戀愛的「共享樂」時期,去判定對方是能攜手面對往後人生風風雨雨、各種困難挑戰和複雜關卡而不退縮的「共患難」對象呢?
這是否太難了? 要在共享樂時期,就去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共患難的能力,不論觀察力如何細微,在談戀愛時期要做出結婚的決定,這某種程度存在著相當的「博弈」成分。賭一把對方可以在未來患難時,願意幫助自己而不嫌棄;賭一把對方在未來發生緊急事變時,可以支持自己不放棄。而同樣的,自己也要能夠做到如此。(結婚誓詞在婚禮時說的動人好聽,但婚後的堅持卻沒那麼容易)
很多人說結婚後對方就像變了一個人,不再像談戀愛時期貼心、浪漫,這種狀況我似乎可以理解。撇除一方得到手就不珍惜的情況,在被生活柴米油鹽、公公婆婆/岳父岳母、小孩哭鬧等各種關卡的考驗下,誰還能一如既往的給予當初兩人世界甜甜蜜蜜時的溫柔? 人累了,是會磨滅一切耐心和溫柔的。

我認為,要進入一段戀愛關係相對容易,兩人看順眼了、有感覺即可;可一段婚姻關係從來就不簡單,兩個家庭的人事物參雜,責任和義務也更多,甚至會多了新的生命,生活開銷和花費跟著節節攀升,隨著年紀增長從家人生病再到自己生病,婚姻中的彼此在面對各種關卡的狀態下,如何還能相互扶持、愛意不減,考驗著彼此的智商、情商,智慧和功夫。
很多人一談戀愛,就會被熱戀期的幸福感沖昏頭,奮不顧身的想要往結婚的道路前行,卻缺失了「為什麼要結婚」、「自己有沒有能力扛下結婚後的責任、義務與挑戰」、「對方的能力、特質和價值觀是不是婚姻關係中的好伴侶」、「結婚後生活的改變」等的覺察與醒悟。
在進入婚姻前,勢必得好好的觀察、好好的思考,也需要好好地和另一半溝通未來婚姻生活的各種分工和規劃。不需要一談戀愛,就急著以結婚為目標,為了結婚而結婚,喪失了覺察和思考的空間,到後來才發現事情原來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,後悔萬分。